《論語》時而說仁人君子有「憂」,時而又說仁人君子「不憂」。
「德之不修,學之不講,聞義不能徒,不善不能改,是吾憂也。」 反映了孔子擔心的是自己德性人格的挺立, 和道德學問能否化成天下,流露的是克己復禮的責任感。 擔心自己不足,正是其憂。
「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」 同樣來自〈述而〉的夫子自道,強調君子自盡己心而能不怨天尤人、 卻樂在其中,反映君子在求道齊家之中享受到深深的悅樂, 不為世俗得失利害所累。 後來孟子說「君子有終身之憂,無一朝之患。」 此處的「憂」是君子終身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承擔精神, 也是對道德、朋友、文化、家庭、國家的承擔。
可向聖哲學習的,正是在自勵自策中的「自反而憂」學習「 仁者不憂」:努力向前,不為一己患得患失,困于一朝之患, 這是我對過去將來的信念——學習繼續自強、自守、自謙、自持, 廓然大公、君子坦蕩。
卓識多由磨煉生,好人半自苦中來。孟子說:「莫非命也」, 大丈夫處世,在天為命,在義為理,在人為性, 能為家庭妻女盡其道而生、為職之盡其道而死是莫大榮幸。 正是文正公說的:「戰戰兢兢,即生時不忘地獄;坦坦蕩蕩, 雖逆境亦暢天懷」。
此生飄渺此生憂。此憂,何患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