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8日星期一

從時空穿梭劇的大行其道說起


 從時空穿梭劇的大行其道說起
 ——以《步步驚心》為例
 

在友人介紹下,看過內地電視劇《步步驚心》,適逢《亞洲周刊》報道該劇,覺得技癢,想再嘮叨幾句,以求拋磚引玉。

近年學術界一個重要的主題論述是“尋找中國”,尋找的原因是“國家”本身是虛擬的概念(Concept),其中幅員、領土只是其最低度的表述。改革開放後,中國經濟騰飛,但家國家概念中較高層次的“人文中國”、“文化中國”、“禮制中國”嚴重滯後。“尋找中國”開始由文教界的反思推演到電視電影及中國年輕一代,他們發覺其現在身處的“中國”極其量只是“中共黨國”或“經濟中國”,那種深厚的民族根源、文化積累難以在“愛國主義馬克思旗幟下”獲得,是故他們越發仰慕臺灣、香港和臺港論述下的“史觀”。近年來內地電視吹起陣陣的民國風、濃濃的南渡香港文化遺民風,這正是一種從尋找自我到肯定自我的投射,亦是電視劇《步步驚心》成功的背景。

       《步》劇中現代美女穿越時空的老套橋段、一眾皇子圍繞一女的“西方童話女性主義”設想、濫情陳舊的預設對白……為何仍可走紅?承上大背景,《步》劇取的是大陸的“肉”(場景),但本於港臺的“神”(主要演員),並糅合歷史的“魂”( 哪管只是以史輔情),正是後兩者的“神魂”結合衝破內地主流之歷史(清史)劇論述(明君聖主、統一萬方),哪怕劇集整體語言、張力與考證水平不是很高,但正是其在正規下的突破(康熙帝不講統一臺灣、四爺八爺亦可柔情似水)已經足令大陸觀眾神魂顛倒。風頭亦席捲港澳。

除了突破正規、尋找中國的大背景外,其成功原因是“穿越”下的“寫實” (林沛理語)。筆者強調的是,其“穿越”不只是時空,而是無奈的透視。小小辦公室女子回到清朝,明知歷史發展的必然軌跡(康熙崩、雍正承,八爺敗,清室衰)卻不自主地、然後又自主地跟著歷史巨輪穿越下去,直至不能自拔。這“明知又繼續”正正是無奈和張力的泉源。近日電影《那些年》牽起所謂“平行時空”的論述,正好套用於《步步驚心》:前清皇權、今天黨權,現實霸權、大企金權、在上官權……,不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樊籠中的小人物(主角若曦/ 觀眾)明知結果,都要熬下去的寫照嗎?觀眾正是以“若曦之眼”透視出現實的無奈及對穿越童話的期盼。觀眾與若曦同時是“超然”的(旁觀)、“互聯”的(現代),而且最重要是——“互憐”的(弱者),觀眾正正借若曦對權力之“抗命”與最終的“宿命”試圖撫平弱小的自身對社會、大局、感情中的愛莫能助。
 
《亞洲周刊》提到電視劇亦展示了近年冒起的“中產女性世界觀”,筆者身邊多中高層辦公室女性朋友喜歡此劇,或可為周刊文章添加注腳:既崇尚精神解放,但又仰慕強權。既享受獨立,又期盼童話。殘暴的男性權力世界下對弱者的柔情似水是故事主旋律(一如西方的王子護公主);大丈夫麻木的角力只有暗地裡的小女人洞明一切:表面是強男弱女、實質是愚男智女,無論劇裡劇外都剛好相互滋潤、自我撫慰。

         就在這樣的虛實互滲、逃避撫慰、似有若無中,中國電視劇成功衝破固有樊籠,製作了《蝸居》、《裸婚》和《步步驚心》,激蕩著觀眾的心靈。相比無線那些不斷老調重彈、叫人煩厭的警匪、法政、機師、醫生……,確是突破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 
 
     後記:網上瀏覽,發現《步》劇已開拍續集,今次不再是現代少女回去古代翻雲覆雨,而是雍正皇帝來了現代興風作浪,乍聽之,已是:步步驚心。
 
 
 
 
 

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