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8日星期一

旅情——北京記趣1及2

遊北京之1:慕田峪小記


遊京之時,大雪紛飛。零下二十度,我獨登長城頂峰,走到城盡石斷、蒼茫無際處,見一老叟砍柴。
我問:前行有路?。老者不答。再問:如斯嚴寒,您來幹什?
老者劈頭就罵:我本在此,是你前來,我不問你,你反問我。前面本有路,看你能否行!
我想想,再問:那,路通何處?老者:萬里長城自然通萬里!前面第一站就是八達嶺,要走十天,看你裝備,嘿嘿,死定。
我似有所悟,笑答:哈哈,是的。您老本在此,我還在迷糊亂走,不知方向。好!十天裝備而已,我回去整裝,下次與你同行。你等我!
老者:好小子,你敢來,我敢陪。
我回頭走了十幾步,似有體悟,回首向老者喊:“老伯,看那長城內外、偉業豐功,古人真厲害!”  老者:操!笨!古人他媽的笨!
我想了想,說:“……那我先走,下次見。我嘛,還是需要太多太多的“裝備”,或許等我比古人聰明點的時候再來。”  老翁大笑,看我一眼,抽煙再不語。
他是土地公公。

遊北京之2:帶隊小記
“觀宇宙之無窮,悟一己之渺小” 。這是哲人雋語。誠然,把人類放於穹蒼、世界放於宇宙、北京放於歷史……前者皆如森羅一象、湖海點滴。然而人類尚可卓立天地者,在於其精神文明。
千年已風逝、功業歸塵土:秦陵漢墓,早在西風殘照;阿力山大、成吉思汗亦已寂滅湮消。能綿延千載、依然震動生民的卻是那些當年倉惶四顧、喪家如犬的聖人哲思。
北京之於中國,不只是舊時皇城、今天首都,她正是默默的展示其內在意蘊、文化精神。倘只重視其國際企業林立、經貿實力增長,則太低估北京了。除了體驗國家奧運盛宴、經濟起飛外,應儘量觀照歷史、反思發展、內省自身。故宮之旅,不能只說康乾盛世、千門萬戶,那太和殿廣場正是當年八國聯軍駐蹕之處;京西之旅,不能只見高新科技發展,那盧溝橋還壓著千萬生冤死魂……
北京:雙十、五四、七七、十一、六四……單是數字引發的意義,已是泰山之重! 
學習是一個過程,學習的目標(objective)有很多:溝通技巧、人際關係、商務營銷、國英雙語……但這些都不應是教育的鵠的(aim),從孔孟到釋迦、自蘇格拉底到杜威,都歸結出教育乃是傳導價值和意義的過程。大學之所以為大,在其提升謀生之學到成人之學,前者只是專科技藝之訓(Trained person),後者才是博雅價值人生(Educated person)
大學是養才之所,其才之養,不應只是提升學生Standard of Living(生活指數),更進一步應是Standard of Life(生命質素)的存養。是次北京帶隊之旅,從旅遊見交流,從交流悟文化,從文化思價值,當中深意,雖彌小,但足珍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